close

推動海洋休閒活動教育之策略與阻礙

真理大學 水域運動休閒學系 羅致遠

http://prezi.com/qcqzrft3wbav/ocean-education-in-taiwan/

前言

1『地球一直照著她自己的節奏運轉著,熱空氣上升,冷空氣就過來填補,形成了風;上升的水蒸氣,遇冷就自然凝結,最後降下雨水;降雨受到地球本身重力的吸引,往低處流,而土地吸收了水,自然往空曠的地方滑動填補。這是大自然的真理,是天理循環。但是,颱風一來,吹起了狂風,降下暴雨,加上人類恣意開發的結果就讓土石流肆虐。這是意外嗎?當然不是!地球仍一如往常,還是照著她的節奏運轉。人類稱自己抵抗不住的變化為災難,怎知變化就是常態。就是這些變化讓適者生存,不適者淘汰,從地球上生命起源的四十億年來,物種就是這樣演化著。平均溫度上升個2度,對地球來說根本無關痛癢,而會被消滅的是人類自己。你非得想盡辦法去適應環境才能生存!還記得我曾經咒罵過環島時那該死的天氣,但是"天氣"怎麼會有錯,唯一有問題的是我們,是我們的身體與心理還承受不住這樣的磨難,是我們還應付不了常態的變化!』

快速的變化與激烈的競爭是當今全球進入資訊革命時代與即將突破70億人口的社會特質,而2『能生存下來的物種,不是最強的,也不是最聰明的,是最能適應環境變化的』,但是現存的學校教育並非以教導學生如何適應環境變化為目標。從17世紀工業革命以來席捲全球的教育制度,無一不將學校當作一座座的工廠,透過制式化的製程,旨在製造一個又一個的人型機械,教育的工業化製造過程強調一致性,難以接受”瑕疵”造成的不良率提高;然而,進入資訊時代以後,這樣的教育已經無法應付社會快速的變化,多元的價值觀與爆炸的資訊讓學生很難在傳統學校學到足以應付社會變遷所需求的知識、技術與創造力。接受傳統教育的教師不知道該如何吸引學生將心思帶進課堂,也不知道這樣的教育內容能不能讓學生足以應付其未來25年充滿變化的職場生涯。

海洋不似人們習慣生活的陸地,她變化多端且充滿風險,從古至今只有最具勇氣的冒險家才敢面對海洋並挑戰她。海洋休閒活動教育透過游泳、操舟、揚帆、潛水……等活動,讓學生勇於面對未知的大海,從中學習、挑戰並適應她。海洋休閒活動教育的內涵是『能力提升』、『風險控制』、『勇於探索』與『變遷適應』,透過如此的教育方式,不以求職能力為核心價值,而是引導學生如何磨練心智與技能以強化求生能力。這樣的教育方式或許不是解決當今教育問題的方法,但絕對是不可或缺的環節。

推動海洋休閒活動教育之策略

500萬年前,台灣就已經以一座島嶼的姿態浮現在西太平洋,但生活在這座島嶼的台灣人似乎在西元2001年才開始警覺原來自己是生活在一座四面環海的島上。由於時代的變遷,3台灣近代的海洋治理發展分期為:一、與海隔離、重陸輕海的時期(19491986)。二、政府嘗試因應國際海洋趨勢的時期(19871995)。三、社會海洋意識萌發的時期(19962000)。四、海洋體制與政策法規逐步制度化的時期(2001迄今)。

似乎從2001年政府公布「海洋白皮書」宣示我國為「海洋國家」以來,台灣人的海洋意識才開始覺醒,隨著4「國家海洋政策綱領」(2004)、「海洋事務政策發展規劃方案」(2005)、「海洋政策白皮書」(2006)等海洋政策陸續宣示,展示讓台灣擠身真正海洋國家之列的決心。尤其,教育政策的實際推動是國家政策發展的最具體展現,教育部更在2007年公布5「海洋教育政策白皮書」,以『建立推動海洋教育之基礎平台』、『培育學生海洋基本知能與素養』、『提升學生及家長選擇海洋教育與志業之意願』、『提升海洋產業之基層人才素質』與『提升海洋產業之專業人才素質』建立海洋教育策略目標及具體策略。

在國家海洋教育政策推動的浪潮下,為了培養海洋休閒活動產業的專業人才,真理大學水上運動學系(2005年成立,後更名水域運動休閒學系)、高雄海洋科技大學水域運動管理系(2005年成立,後更名海洋休閒管理系)、澎湖科技大學海洋運動與管理學系(2004年成立,後更名海洋運動與遊憩學系)與台北海洋技術學院海洋運動休閒系(2008年成立)等四所高等教育學校所設立的海洋休閒活動教育相關科系,便應運而生。

緊接著,6各級學校的海洋教育課程內容,也在2008年陸續被研究、制訂並公告,希望塑造「親海、愛海、知海」的教育情境,藉由海洋休閒或參與生動活潑的海洋體驗活動,分享其體驗經驗,從親近海洋歷程,導引熱愛海洋情操與增進探索海洋知識的興趣。從活動與省思中激發熱愛海洋情操,善用海洋、珍惜海洋的各項資源。也由於親近海洋策略的優先性,讓海洋休閒活動教育被放在海洋教育架構的第一個主題軸上,貫徹『海洋教育政策白皮書』中海洋教育的學習計畫應以海(水)上體驗為核心的具體作為。

策略上,以體驗式的海洋休閒活動教育為親海教育的主軸是非常大的突破,畢竟海洋教育不能再流於傳統關在教室念課文看影片,那一片遼闊無垠的大海才是海洋體驗教育的教室。然而,要將學生帶出傳統的教室上課,要將學生帶進一個充滿變化與風險的環境上課,老師並沒有準備好迎接這麼大的變化。策略上,以體驗式的海洋休閒活動教育引導學生熱愛海洋,進而保護海洋資源,是非常崇高的教育目標,但是傳統教育並沒有培養熱愛海洋的老師,如何引導學生熱愛海洋。因此,為了應付海洋教育政策,許多學校不得不委託海洋休閒活動相關的地方組織協助,造成:

1.這些熱愛海洋但沒有受過引導教學訓練的教練們,在維護學生安全與活動帶領之餘,無法引導學生進行反思學習。

2.學校老師們也只停留在體驗學習階段,不需要進一步學習海洋休閒活動教育。

3.最終消耗了教育資源又沒有達到海洋教育目標。

而且,策略上容許學校將授課場域從海洋遷移到各式水域,為了降低風險與花費,造就了許多小學生在魚塭裡划獨木舟或是在水塘、小河、湖泊與潟湖內海讓民眾來體驗划獨木舟、玩風浪板的景象,如此一來造成:

1.海洋休閒活動教育遺失了寬闊無垠的海洋意象。

2.海洋休閒活動教育過於執著於活動器材運用的層次。

3.海洋休閒活動教育遺失了其『能力提升』、『風險控制』、『勇於探索』與『變遷適應』的內涵。

獨木舟、風浪板、浮潛……等活動是海洋休閒活動教育推展的工具,不應該被認為是教育的本體,海洋休閒活動教育的目標是希望透過這些工具讓學生與社會大眾親近海洋、熱愛海洋、認識海洋。因此,在策略執行上,不能刻意忽略海洋活動的風險,海洋休閒活動教育的本質就是探索,透過冒險的成分,在安全的管理與適當的教育引導中,讓學生學習反思自我的定位、團體的意義與海洋國家的意識。7德國教育家Kurt Hahn發現經歷過挑戰、戶外冒險的人特別擁有自信,並對自我能力有了新的認識,進而展現出熱情活力,與同儕培養出革命情感。如此完整的品格養成,才是新一代台灣年輕學子最缺乏的特質。而教育這樣勇於面對挑戰,發揮創造力與毅力來解決問題的下一代,其實才是未來台灣面對強大國際競爭所需的人才。

推動海洋休閒活動教育之阻礙

1.國家政策的阻礙

從2001年開始積極推動海洋國家的政策迄今恰好10年,在驀然回首之際,台灣人失落百年的海洋文化,百廢待舉。疊層架屋的法令與錯綜複雜的主管單位,讓統籌海洋事務的最高行政機關從理想中的『海洋部』、『海洋事務部』或是『海洋事務委員會』,退縮到2008年將『海洋事務推動委員會』改制為『海洋事務推動小組』。這確實不是許多關心海洋議題的國民所樂見的發展趨勢。8『台灣要海洋立國就必須加強海洋法制、海洋立法與海洋執法,當前台灣海洋法律制度比較薄弱,既不健全,也不配套,又缺少國家海洋基本政策與法律,嚴重影響我海洋權益的維護和海洋有效管理,必須作好海洋立法工作。海洋立法原則要包括:堅持台灣管轄海域的資源和空間均屬全民所有。』沒有統籌的機關,沒有一致的法令,海洋教育視同沒有前進的空間。

2.教育政策的阻礙

撇開統獨意識形態的紛爭,在台灣幾乎已經消失百年的海洋文化,有必要把它找回來嗎?相信許多人認為繼續讓台灣人矇著眼自滿於在陸地上安穩的活著,暨安全又不用擔心責任歸屬,其實是十分理想的做法。畢竟這樣的生活模式與教育態度也曾經創造了台灣的經濟奇蹟!教育政策的實際推動是國家政策發展的最具體展現,因此2011年公告為未來黃金十年百年樹人教育政策所依循的『中華民國教育報告書』,從其中的9『教育部根據第八次全國教育會議之結論與建議事項,結合學者專家、行政主管與民間團體匯聚心力,提出「推動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與幼托整合」、「健全教育體制與厚植教育資源」、「精緻師資培育與專業發展」、「促進高等教育轉型與發展」、「培育知識經濟人才與創新教育產業」、「發展多元現代公民素養」、「推展全民運動與健康促進」、「尊重多元文化、關懷弱勢與特殊教育族群權益」、「拓展兩岸、國際教育與海外僑教」、「深化終身學習與學習社會」等十項發展策略』,實在看不到未來十年對海洋教育有任何具體的教育策略。

10『美國在21 世紀的海洋政策中,提出了海洋教育及公民對其認知的重要性,它強調的是「終身學習」的海洋教育,這其中包括了5 個面向:1. 強化國家海洋意識。2. 建構協調的海洋教育體制。3. 將海洋納入國民義務教育。4. 投資高等海洋教育與未來的海洋人力。5. 把海洋與海岸帶給全體的國民。』一個並不號稱為海洋國家,而且充滿更多元文化價值觀的國家,都能對海洋教育有如此深刻的體認,台灣怎麼有本錢放棄海洋教育。 

3.地方主管機關的阻礙

交通部於2004年採負面表列的精神公布『水域遊憩活動管理辦法』,目前是各地方主管機關管理水域遊憩活動的依據。辦法中『第五條:水域管理機關依本條例第三十六條規定限制水域遊憩活動之種類、範圍、時間及行為時,應公告之。前項水域遊憩活動之種類、範圍、時間及土地使用,涉及其他機關權責範圍者,應協調該權責單位同意後辦理。』及『第六條:水域管理機關得視水域環境及資源條件之狀況,公告禁止水域遊憩活動區域。』,希望各地方政府因地制宜提出適合推展水域遊憩活動的策略,至今已過了7年,11許多地方主管機關包括雲嘉南濱海國家風景區、西拉雅國家風景區、雲林縣政府、嘉義縣政府、台南市政府與花蓮縣政府等地方主管機關仍無法提出引導民眾從事水域休閒活動之道。

對於地方政府而言,海洋休閒活動仍常只是慶典式觀光活動的其中一個噱頭。最常見的就是地方主管機關在其平時禁止或不歡迎民眾從事水域活動的地點舉辦海洋休閒活動,無法永續推展的體驗活動模式,讓推展工作總是事倍功半。

4.教育思維的阻礙

海洋當然是一個極度危險的環境,因為人類對她的認識有限,因為人類本身的能力不足,所以才需要學習提升自我能力,才需要勇於嘗試錯誤、挑戰極限。台灣的原住民駕著獨木舟來往於南太平洋間;閩南人、荷蘭人、西班牙人、客家人、日本人、外省人也都陸續搭著船橫渡大洋來到台灣。曾幾何時台灣人冒險的天性被消磨殆盡,在公園裡總是看見家長大聲斥責小孩說『這麼危險,不要爬上爬下、跑來跑去。』,小孩跌倒了就急忙跑過去抱起小孩安慰他,一副小孩跌倒天都要塌下來的模樣。過度保護已經是台灣教育的常態,結果教育出無法承擔錯誤、無法面對社會變遷、無法自我負責的世代。這樣的過度保護不但出現在家庭教育、學校教育,甚至連行政機關都如此。美其名為保護全國民眾的安全,其實就是本身並不願承擔責任的表現。

5.海域環境與基礎建設的阻礙

長久以來台灣人缺乏海洋與海岸是全體的國民所共有的概念,讓海洋與海岸資源淪為少數人所特有的利益,如此無限制掠奪海洋資源並將廢棄物往海裡拋的結果,讓應當由全體國民共享的海洋環境受到極度破壞。全台灣遍布225個漁港,絕不代表這225個地點只能被當作漁業使用,星羅棋布的漁港只不過是在海洋封閉的年代台灣人無法普遍享有海洋資源下的產物。如果受限於管理機關與管理法規而無法變通,是行政組織應該要盡快解決的問題,把海洋與海岸還給全體國民。而在基礎建設上,由於海岸與海洋的使用族群過於偏頗,因此海岸邊的基礎建設多數不符合海洋休閒教育活動使用,不但不方便,還潛藏許多危險。

結論與建議

台灣推動海洋休閒活動教育的問題就是阻礙實在太多,當參與的阻礙遠大於參與動機之時,無法期待台灣的海洋休閒活動教育能有效推展。當然,也不能期待台灣的海洋產業能取代傳統產業。如果這樣的環境不能改善,培育台灣海洋休閒活動專業人才的大學教育,就出現了存在的危機。在受到各式阻礙而讓台灣海洋休閒產業無法提升的同時,這群海洋教育的尖兵在畢業後多從事非海洋休閒產業相關的職業,這是教育上極大的損失。這些年輕的社會新鮮人在專業訓練下,具備海洋休閒活動的專業知識與技術,更擁有堅毅的人格特質,最重要的是他們都充滿對海洋的熱情,而熱忱其實是當今推動各級學校海洋休閒活動教育最欠缺的師資條件。

人類天生帶著大海母親的基因出生,身體裡流著與大海母親相仿的血液,如果不是世俗告訴人們大海母親有多恐怖、可怕、多變而教育人們不能輕易接近她,人類天生就無法抗拒大海母親的呼喚,隨時存在著擁抱她的衝動。這樣的天性是泯滅不了的,因為生命會找到出路。所以在被禁止且無法獲得完整海洋休閒活動教育的過去,還存在那麼多人寧願為了擁抱海洋而涉險。因此,推動海洋休閒活動教育說來十分輕鬆,只要拋開過度保護的思維與極度不安全感的憂慮,提供一個適合發展、乾淨、人性化的平台,『大海之子』自然會找到發展的方向。 

 

1 參閱筆者2010年真理大學畢業生帆船環台-『帆遊台灣』後記。
http://aquatics.pixnet.net/blog

2 Clarence Darrow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Life for the Black Elderly: Challenges and Opportunities : Hearing before the Select Committee on Aging, House of Representatives, One Hundredth Congress, first session, September 25, 1987 

3 詳見徐銘謙於2009/12發表於台北國防大學『海洋與國防』學術研討會之『從海洋治理的視角看兩岸海洋事務之發展與合作』1996年,台灣首次民選總統,民進黨總統候選人彭明敏打出「海洋國家,鯨神文明」競選主軸,強調台灣是一個海島國家,並將其競選標誌設計為一條以台灣島形狀為原型的橫臥在海洋上的鯨魚。 這個圖形理念,凸顯了台灣不再是依附於中國大陸的邊緣點狀物,並脫離傳統謙卑的蕃薯圖狀,邁向自信獨立的鯨魚,進取的海洋文化將逐漸取代封建保守的大陸邊陲文化。

4政府於1998年首先公布施行「中華民國領海及鄰接區法」與「中華民國專屬經濟海域及大陸礁層法」(即海域二法),。為了因應海洋發展的總體目標需求,200417日成立「行政院海洋事務推動委員會」(以下簡稱海推會),作為跨部會、跨領域、多面向及總體性之推動平台,同時擬定「生態、安全、繁榮」之發展目標。海推會成立以來訂定了「國家海洋政策綱領」、「海洋政策白皮書」、「海洋事務政策發展規劃方案」、「海洋教育政策白皮書」等作為政策推展方向。20088月修正海推會名稱為「行政院海洋事務推動小組」,仍延續作為推動海洋事務及跨部會協調機制平台。

5 教育部積極配合推動海事人才培育,2004年擬定「四年教育施政主軸」時,特將海洋教育納入行動方案;2006年起更依據「國家海洋政策綱領」及「國家海洋政策白皮書」所揭櫫「國家的生存發展依賴海洋」的政策主張,擘劃海洋發展所需優質海洋人才培育政策,並於2007年正式研訂「海洋教育政策白皮書」,在現有海洋教育基礎上,確立我國海洋教育未來發展的目標、方向及策略。

6 教育部2008年公布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重大議題(海洋教育)、海洋教育基本知能融入中小學課程綱要計畫期末報告、海洋教育執行計畫。

7德國教育家Kurt Hahn於西元 1941 年,在英國設立第一所外展教育學校,「外展」之名源於航海術語(outward bound),意指大船離開安全的港灣、為了拓展國際視野而駛向未知大海。他提出透過探險,學習如何在戶外求生,培養年輕航員克服海上艱困的環境。遷校到威爾斯後,柯漢開始訓練英國年輕水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的求生技巧,課程同時強調人格發展與學術成就同樣重要,戰後成為體驗式學習的發源地。柯漢發現經歷過挑戰、戶外冒險的人特別擁有自信,並對自我能力有了新的認識,進而展現出熱情活力,與同儕培養出革命情感。資料來源:台灣外展基金會 http://www.obtaiwan.org/

8 200711月趙國材發表於台灣競爭理論壇的『台灣海洋立國須重視海洋與海洋法』,其中還提到海洋立法中存在兩種範圍的協調:-是同國內法律協調要一致;二是同國際海洋法的協調。在國內立法上,還有一些原則,如因地制宜原則、海洋自然屬性與社會屬性有機結合原則等,也需要認真貫徹。

9 民國98年立法院第7屆第4會期教育及文化委員會第3次會議指出:近十年來,教育部雖曾針對特定項目先後發布十四項白皮書,但仍有不盡周備之處,希望能制定一部「全國教育政策白皮書」以為施政依據。資料來源:中華民國教育報告書全文版,http://140.111.34.34/main/download/download.php

10詳見黃聲威教授擔任高雄海洋科技大學航運管理學院院長時發表的『海洋國家與海洋休閒』一文。

  http://www.jcps.kh.edu.tw/html/modules/newbb/dl_attachment.php?attachid=1205810097&post_id=4366

文中更提到由政府的施政及人民的表現看來,台灣似乎距離海洋國家的意境仍有相當的落差。因為海洋國家最基本的定位:(一)海洋國家要有堅定的海洋國土觀念。(二)海洋國家要有具體的海洋保護作為。(三)海洋國家應該具備正確的海權意識。(四)海洋國家的國民要有積極而多元的海洋休閒活動。(五)海洋國家要有發達的海洋科研及教育體制。

11參見交通部觀光局水域遊憩活動相關公告。

  http://admin.taiwan.net.tw/upload/contentFile/auser/d/water_bulletin/water_bulletin.htm?no=198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WooHa 的頭像
    WooHa

    樂活海洋國際航海學校

    WooH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